“电厂运行是干嘛的?”“外行人到电厂运行岗位需要注意些什么?”这是我在七月份收到我要前往下桥电厂的运行岗位实习三个月的通知后在搜索引擎中反复搜索的语句。出身汉语言文学,我对电厂的运行原理和生产经营并不熟悉,为了让我尽快了解电厂的生产流程,龙江公司安排我到运行岗位实习三个月。
上七休七、坐在室内、工作清闲……这是我对运行岗位最初的印象。但是在运行实习了一个多月后,我开始逐渐了解了电厂的运行与生产流程,也从另一个角度认识了这群在电厂最前线的运行人。
在我眼里,他们是“永动机”。
经过三级安全教育后,我被安排到运行上班,直到这时,我才知道为了保证机组设备24小时正常运转,运行值班实行的是三班四倒制度,一天有早、白、中、晚四个班次。在我上白班的这两周,每天工作5小时,即早上8点到下午13点,一天的工作就结束了,我丝毫体会不到何为“倒班”,只觉得时间过得很快且工作不辛苦。
直到8月16日我开始了运行岗的第一次早班,我才真正体会到运行岗的不易。凌晨1点,天黑压压的,我和前辈一起从生活区走出,朝平村异常安静,往常见生人便狂吠的村狗感受到动静也只象征性叫了两声……就是在这样黑暗寂静的深夜,运行人却开始了他们一天的工作。
凌晨,当大部分人还在酣睡,他们拖起疲惫的身躯奔赴岗位;深夜,当大部分人已入梦乡,他们依然精神抖擞地工作。这样的“倒班”生活在体验了三天后便开始颠覆之前我对运行的看法。清闲自在?昼夜颠倒才是他们的常态。
设备在,他们就在,中控室的通宵不“打烊”,在另一种意义上,表明了运行人员就是电厂的“永动机”,24小时坚守,守护着生产一线,日复一日,周而复始。
在我眼里,他们是“放大镜”。
集控中心是电厂运行的大脑枢纽,运行人以此为阵地开展工作。在最初的跟岗实习中,我单纯地以为运行人员只需要在中控室坐着,按时抄表就行。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接触到了更多运行岗位的工作内容,除了抄表,他们还要巡检、测温度、记录设备的数据、调整闸门……
“排漏油装置显示高油位,你帮我盯着压力值,我去开阀加气。”在一次巡检过程中,前辈发现设备触摸屏的高油位标志亮起,当即吩咐我配合她操作。“我最初以为巡检只是简单地走一遍厂区,很少会有问题发生。”“大部分时间设备都是正常的,但是也不能因此而在巡检时草草了事,必须全神贯注观察设备是否有异常。毕竟,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前辈认真地说道。
认真巡检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基础。一旦进入生产现场,运行人员就必须集中精力,眼观跑、冒、滴、漏和仪表指示、耳听声音变化、手试温度和振动、鼻闻异味。通过这一系列的认真检查,分析判断出设备是否运行良好。如果发现异常必须立即采取措施,以确保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日日行,不怕万里路;常常做,不怕千万事”。运行人坚持走过设备的每一个角落,“每次值班巡检就是我运动步数疯涨的时段”同期实习轮岗的小伙伴笑着说道。
除了巡检,另一项重要工作是监盘。这更是一项马虎不得的工作,表面上只需要坐着,实际上需要不停的盯着仪表、电脑,任何参数报警超限都要立即调整。“温度变化超过0.5℃就需要马上报告值长。”我的前辈在我每个小时的抄表工作时特别强调。运行人员在监盘时需要细致入微地监视着屏幕上每个系统曲线和参数的变化,并根据这些变化准确及时地调整着设备的温度和振动情况。
运行人员是站在电厂最前线的人员,他们就像一个个“放大镜”,观察着机组,不放过一丝一毫的动静和变化。他们日夜守护在机组的身旁,为机组保驾护航。
运行倒班耗费精力,白天黑夜被颠倒,生物钟失去了意义,人的正常生活规律被打乱,再加上运行工作平凡而枯燥,每天陪伴着运行人员的是机器、仪表以及发电现场嘈杂的轰鸣声。然而,他们默默无闻地工作着,兢兢业业地维护着机组的安全运行。
我眼里的运行人,他们是“永动机”,是“放大镜”,他们或许平凡但绝不简单。